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一再被讲述,原因在于这个故事蕴含该文化中最基本的意识形态观念,也即核心性模因。玛丽·雪莱的《弗兰肯斯坦》涉及生命的起源、创造的神话、“普罗米修斯式”的科学家对探索科学秘密的渴望和对新技术的痴迷、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主奴关系的转化、被造物的权利、情感与社会化、人应如何对待所造之物、如何对待他者和如何承担伦理责任等问题。《弗兰肯斯坦》的丰富主题使其具有强大的再阐释性,由此催生出广泛的跨媒介现象。讲座以詹姆斯·威尔(James Whale)执导的《科学怪人的新娘》(Bride of Frankenstein,1935年)、肯尼斯·布雷纳(Kenneth Branagh)执导的《玛丽·雪莱的弗兰肯斯坦》(Mary Shelley’s Frankenstein, 1994年)和2015年阿莱克斯·加兰德(Alex Garland)执导的《机械姬》(Ex Machina)为例,说明跨媒介的后续生命文本处于语言-话语演变的再塑造过程中,这种话语演变既有意识形态的重塑,也有技术-媒介的更迭。